北京大学助学贷款办理现场
国家助学贷款申请流程
编者按
近几天,走进大学校园,处处可见办理助学贷款的大学生及银行工作人员忙碌的身影。一年一度的国家助学贷款申办期又来临了。
国家助学贷款新机制运行13年来,也曾遇到过挫折,经历过阵痛和艰难的突围。但是,为了一个目标——不让一个大学生因家庭困难而辍学,助学贷款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自1999年以来,受益于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已经超过769万人,累计金额达742亿元。
1.收获的不仅仅是贷款
“同学,你是报到的新生吗?请问你是哪个系的?”
“同学,你是要申请助学贷款吗?请走这边的绿色通道。”
“同学,……”
北京交通大学理学院辅导员阚帅这几天格外忙,忙着为前来办理助学贷款的新生们答疑解惑。每天一早,他就把桌子在校门口摆好,拉上迎新横幅,引导他们办理相关手续。看着一张张写满好奇与兴奋的小脸,他想到四年前的自己:
“在我小时候,父母就下岗了,在外打工。为了不给家里增加负担,我一直努力学习,每年都获得学校奖学金和助学金。考上大学后,我最担心的就是每年5000多元的学费没有着落。报到的那一天,也是在这里,我怯生生地问老师我的学费能不能晚交一段时间,没想到,学校老师告诉我可以申请助学贷款,学费和住宿费都由国家贴息贷款,当时我感觉就像心里有块大石头落了地。”阚帅告诉记者,在中国银行助学贷款、学校奖助学金的支撑下,四年里他从未向家里要过一分钱,偶尔还勤工俭学贴补家里。步入大四后,他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毕业后留校做两年辅导员再去读研:“如果没有中国银行的助学贷款,我可能会完不成学业;如果没有学校提供的勤工俭学机会,我不可能自食其力。我希望用自己所学为学校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回报社会,回报国家。”
“来之前还为交不起学费发愁,来到这里才知道可以申请贷款。这样贫困学生的生活就没那么拮据,可以安心学习。所以我对国家、对社会特别感激,也渴望有一天走上工作岗位回报社会。”西安交通大学会计专业大一学生曹胜龙由衷地表示。记者发现,与其他学生相比,凡是得到助学贷款的学生大都表现出一种浓浓“感恩”的心态,懂得饮水思源;在走出校门时,也怀揣着一份难得的回报社会、报效国家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贫困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一种精神问题。由于经济上的因素,很多贫困学生有自卑感,存在交流障碍,影响了学生的信心、心态及对社会的态度。而助学贷款可以帮助他们解除后顾之忧,更好地融入群体。所以他们大都对助学贷款心存感激。”长安大学党委副书记白华告诉记者,正是在这种知恩图报愿望的感召下,很多贫困学生都更加吃苦耐劳,并通过参加勤工俭学而自立自强。一份对贫困生毕业合格率、考研率、就业率等情况的调查显示,有过助学贷款经历的学生的这些指标均好于大学生的平均水平。
学生能否及时还款是助学贷款能否健康运行的关键。为此,学校对贷款受益学生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诚信教育。助学贷款如何贷?如何还?诚信对未来的人生道路有多重要?如果不还,将要承担哪些损失?这些知识在大学四年中,学校都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反反复复对学生灌输。“如果没有办理助学贷款,对诚信就不会有这么深入的体会和认识,这种教育也使我在工作中受益匪浅。”很多助学贷款的受益者,都和如今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长安大学毕业生朱仁义有同样的理解。
“助学贷款的核心既是‘助学’,又是‘贷款’,资助工作更是一项教育工作,要把助学变为培养人、教育人的有效实现形式,从而对大学生的健全人格、社会责任感的形成起到促进作用。”在白华看来,助学贷款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越了“助学”范畴,学生收获的也不仅仅是贷款。
目前,除了国家助学贷款外,包括国家励志奖学金、帮助解决生活费的各种助学金及各项企业奖学金在内的助学体系已基本涵盖了占比达20%的贫困大学生,使得目前就读的大学生基本上没有一个人因为贫困而失学,“即使一分钱不拿,也完全能顺利完成大学学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