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忘不了,2004年暑假,自己的父亲患重病住院,8000元的手术费让他犯了难。东拼西凑后,还差2000元。实在是走投无路,性格内向的他走进了张校长的家。张伟一边安慰他说手术之后会好的,一边吩咐妻子拿来2000元钱放在他的手里。直到后来,王老师才知道,这2000元钱是张校长头一天向亲戚借来的,为的是给刚刚病愈的儿子买奶粉用的。
是呀,同事们都知道,还有谁比张伟,这个一生与困苦做伴的人更需要钱呢?
他一家四口常年住在学校两间不足20平方米的陋室里,一张床、一张旧桌子、一个布衣柜、一台旧电视机和一套3年前花740元买的布沙发;母亲乳腺癌刚做过手术,需要持续化疗;一双儿女分别在高中、初中求学。张伟每月2000多元的工资是全家的经济支柱。
张伟常年患有高血压,高压180毫米汞柱是家常便饭。妻子心疼他,为了能给他增加点营养,在学校后勤打零工的她希望能给自己每月800元的工资涨一点,却被张伟这个一校之长无情地说了“不”:“我当校长哩,咱咋能搞这个特殊?”
尽管经济条件十分紧张,张伟却时常资助贫困学生。郑州科技学院2013级学生单秋香,上初中时由于家里穷,父母一度动了让她退学的念头。张伟得知后急了,跳上邻居家的拖拉机就赶到单秋香家,对她的父母说:“现在国家实行‘两免一补’的好政策,特困生上学不花钱,还能有补助呢。这孩子是读书的材料,我们一定得把她培养好。”单秋香去上大学的那一天,张伟不能送她,他特意托人带给她500元钱。
这就是张伟,一个安贫乐道的张伟。他对事业的痴迷、对学生的厚望,远远超过了对待自己的“钱途”——
妻子韩春英回忆说,最近这些年,当上校长的张伟不止一次有机会升迁或是参与朋友的生意,但他都谢绝了。他总说,想想这些孩子们上学如此不易,咱咋能只顾自己撇下他们呢?
张伟的工资,每月拿过100元、160元、220元、300元,后来涨到400元。1994年大学刚毕业,他的一个亲戚在周口市一家效益很好的单位当领导,想让文笔出众的他去当办公室主任,月薪2000元,按当时的标准来算,是教师工资的20倍,这对于家境清贫的张伟来说,无疑是不小的诱惑。可他到那里干了两天就回来了,一头扎进了偏僻的家乡学校秋渠一中。家里人都说他傻,他却不以为然:“我学的就是这一行,还是当老师心里踏实,工资啥是多少,够吃不就行了。”
一所私立高中开出20万元年薪聘请他,可他一盘算,秋渠乡一个孩子要是上县城读私立学校,家里每年学费、生活费的支出大概要2万元。秋渠一中有1000多个学生,把学校办好了,让孩子们不用奔波在外求学,那不等于省下了2000多万元吗?20万元年薪算什么,学校一年的产值就有2000多万元呢,上哪儿找这么大的生意?于是,他断然拒绝了这个机会。这样的机会不止一次,周口市一家企业聘他当副总,他不去;县教体局让他回机关,他也不回。他说,我就在学校干到底了。
这就是张伟,一个胸怀博大的张伟。他对学生爱之至深、关之至切,远远胜过了对待自己的儿女——
张伟的邻居向我们描绘过这样一个场景:一天傍晚,妻子回娘家了,张伟给学生补课回来,推开家门,却看到了令他心疼的一幕:8岁的姐姐把3岁的弟弟搂在怀里,倚着墙根睡着了。弟弟满脸是血,姐姐的脸上挂着泪珠。张伟的泪水夺眶而出,紧紧抱着两个孩子说不出一句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