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半月谈中登载了这样一篇文章,说某学校一学生回家问其爸爸:“老师讲‘考试中监考老师不严时可以看别人的’,真能这么做吗?”家长听后一片茫然,无从回答,认为这不是叫学生舞弊吗?学生良好品质怎能培养呢?
师者的我看后,也有许多感触。认为少数教师观念较为落后,学生考试成绩固然重要,也往往与老师的晋级晋升、评优表模、奖金福利挂钩,但是老师受名利驱使,不择手段提高学生成绩,是极其错误的。学校教育不单是培养学生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做人是根本,即使学生学习成绩低劣,教师正确引导,学生品质良好,也达到了教育的目的。反之,成绩再好的学生没有良好的品质、道德修养,导致人格缺陷,给社会造成负担,那也是教育的失败。
学校教育虽然提倡学生品学兼优、德艺双馨、人格健全,老师也着力朝着这个方向奋斗,但千万不能因为个人私欲而误导学生。“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实现教育良性发展,要求教师品质高、素养全、情操雅、师德正。
崇高的师德
陶行知说:“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学生往往尊重和敬佩那些知识渊博,品德高尚的老师,而培育人又是教师职业的特质”、“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修养到不愧为人师表的地步”。练武之人懂得“德”字为先,提倡习武只是为了强身健体,而不是逞强好胜、斗勇好强。老师更应该明确自己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事业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师德建设又是教师队伍建设最根本的建设。教师队伍的师德状况如何,将影响到亿万青少年的素质乃至整个民族的素质。可以说,师德兴则教育兴,教育兴则民族兴。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的地位举足轻重,提高教师的素质,重视师德修养,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教师具有广博的知识还不够,更要有高尚的道德。教师该如何培养崇高的职业道德?正如人们所说:“要人敬的必先自敬,重师重在自重。”教师要自敬自重,必先接受师德教育,参加师德培训,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师德师风教育活动是改善教育发展环境,转变教育工作作风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
有德者,方能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