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女儿国"
众所周知,我国人口男女比例严重失调,2011年人口普查显示大陆人口中男性占比51.27%,女性占比48.73%,而在高校中,这样的比例恰好反了过来,出现"倒挂"现象。
据统计,1957年,全国普通高校的本专科学生中,女生占总数的23.2%;1980年,恢复高考3年之后,女生仍只占23.4%。而从1995年至2004年的10年间,女生比例由35.4%上升至45.7%。2007年更是一个转折点,新入学的女生比重首次超过男生,达到52.9%,此后保持继续上升的趋势。
女生日增,男生日减,并非女生在升学时得到了照顾,而完全是由于女生成绩好,男生竞争不过女生。
据中国校友网不久前发布的数据,2000年至2012年我国各省市自治区"高考状元"中,女生522人,占总数的51.84%;男生485人,占总数的48.16%;而且"女状元"占比还有持续上升趋势。
"明年我一定要多招一个男生。"中国传媒大学的一位硕士生导师对法治周末记者无奈地说。他曾经带过一届9个硕士生,只有一个男生。
每年的研究生招生阶段,学院的几位导师就为稀缺的男生生源展开"争夺战"。这位教授对此感触颇深。
他告诉记者,这个问题已经让他困惑了很久。"记得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我还曾经带过两届学生,没有一个女孩子。我最早关注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感觉应该是从上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这个变化就慢慢产生了。"
"以前我在招生时一直有意控制着男女生的比例为一半对一半,但这个防线已经被冲破了。我有两届研究生都还是三女两男,这一届是四女一男,上一届是五女一男。"
"不过,这种状况并不是发生在我一个人的身上,传媒大学新闻系,女生上线人数居多的现象已经持续了好几年了。"他坦言在担忧的同时也只能接受女生越来越多的现实。
一个有趣的事实是,中国传媒大学早在2011年时考虑到女生人数比男生多,为缓解女生的如厕矛盾,将教学楼部分男厕改为了女厕。
教育部公开数据显示,2004年女生占本科生总比例的43.8%,到2012年时上升到49.6%。
在硕士科目中,女生在2004年占44.1%,到2010年上升至50.3%。2010年博士研究生中的女生比例超过35.4%。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测试与评价研究所许燕教授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出现高校里女生多的现状,是因为现有基础教育体制更有利于女生脱颖而出。"女生好静、勤奋,在当前以记忆为主的考试模式中更容易胜出;同时,女生对偏重于形象思维的文科更感兴趣。"
但拿就业形势而言,女生的形势却远远不如男生。
吕频表示,受教育并不必然与特定专业的就业挂钩,教育的问题应该回到教育本身来解决,如果只是为了顺应就业市场,则是把就业歧视延伸到教育歧视,这事实上就是以就业困难为由来限制学生受教育机会,高校和教育主管部门有责任抵制教育歧视。
频说,出台报告就是希望告知公众,歧视不能因司空见惯而合理化,法律和政策不可为歧视背书,平等原则的检验没有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