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五科命题人解析2011年中考试卷
来源:三峡新闻网-三峡晚报 作者:汪蕾 编辑:江淼 时间:2011-06-23


        数学:以生为本开放创新公平考试考出自信

        宜昌学生发展性评价研究数学学科组:陈作民 尹红 胡延进 向立政
         2011年宜昌市初中毕业生数学学业考试命题遵循《数学课程标准》和《宜昌市初中学业考试数学学科说明》,坚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命题原则,力求兼顾学业水平测试和高中选拔两方面的需要。
        1.以生为本,体现本次考试的义务教育阶段性质。
        一是以宜昌市城区初中毕业生为预估对象,设置的难度为0.62、合格率(60分以上)>80%、优秀率(100分以上)为20%左右,兼顾了学业水平测试和高中选拔招生两方面的需要。
        二是设计命题的视野开阔,强调数学的通性通法,不纠缠于解题小技巧,突出了能力立意的命题思想。
        2.考出自信,展示学生的学习成就。
        试卷主观题设置了四个难度层次(17~19;20~21;22~23;24题),全卷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螺旋上升、难点分散,体现了学业评价的层次性。中档题避免复杂、烦琐的计算,为学生思维腾出充足的时间;较难题 (第22,23,24)通过分层设问,适当降低解题入门的门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分,考出自信。在认真分析几个高分数点(110,105,100,95,60)的基础上制定评分标准,这样的分步赋分有利于各个层面学生都能获得自己的最好成绩、展示自己的数学学习成就、提升自己的自信心。
        3.润物细无声,融思想教育于考试之中。
        全卷涉及禁毒知识的教育、廉政文化进校园、环境保护、阳光体育活动、爱心捐献等多个方面的思想教育问题,让学生在解答数学问题时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4.适应需要,强调获取数学信息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如第19题涉及读取图表和估测;如第9题、第23题需要动手操作、画图等。
         5.学以致用,强化学生的用数学意识。
        试卷有11道题具有生活实际情境,涉及到乡土人文和社会热点问题,充分体现出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在生活中有着广泛运用和学以致用的观念。如第1题、第20题引导学生用数学观察生活,用数学感受生活中的美,用数学去设计生活中的问题。
         6.开放创新,突出数学思维方法和能力。
        试卷以强调数学直观、数学推理、数学抽象、数学建模与运算能力的观念立意,设计了在市面上复习资料的题海中找不到原型或影子的第22,23,24题,要求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解决问题。解答这三道具有开放性、创新性的原创题,仅靠“题海战术”和“机械模仿”的训练是决不可能奏效的。
        7.与高中数学衔接,实现可持续发展。
       考查能力所选择的数学知识载体,不仅是《课标》规定的最有价值的核心知识,而且也是学生进入高中学习数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不可少的鲜活内容,其中涉及到的函数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学整体思想等数学中的一系列核心思想及相应的配方法、消元法、图示法等一系列重要方法,都充分兼顾到了学生未来高中学习的衔接需要,对初中教学也会起到较好的引导作用。
        8.试题设置的背景体现考试公平。
        试题从日常生活入门,乡土气息浓郁,给考生以亲切感;数学试题涉及的材料使用、问题情境兼顾了不同地域的情况;试题的文字叙述精炼简洁、语义明确,不人为设置审题障碍,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规范表述试题的文字和图表,充分显现出对考生的人文关怀;试卷没有从市面上流行的复习资料中选题或者改编题目,对考生具有公平性,体现了不同发展层次的学生和社会各个层面对数学学业考试的利益需求。
        9.突出课改理念,反映高效课堂成果。
        第23,24题需要学生自己去探究问题,在探究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找到由形到数的转化途径,这与创建高效课堂活动中的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要求一致,使高效课堂创建活动中的教与学成果得以充分展现。
 

[1] | [2] | [3] | [4] | [5] 共 5 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