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联系实际扣核心导航课堂促高效
宜昌学生发展性评价研究化学学科组:谢易俗 祁贵发 梅燕 刘四方
2011年是“国际化学年”,也是我市开展高效课堂研究的第二年。如何让学生热爱化学、用化学知识指导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构建化学高效课堂势在必行。化学高效课堂是“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在教学中,化学教师必须始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学生、走轻负高效之路的理念,努力创构灵动的化学课堂、快乐的化学学园。正是在此背景下,宜昌市2011年学业考试化学试题的命制突出体现了以下特点:联系实际扣核心,导航课堂促高效。
立足课标,紧扣教材和说明,考查核心知识和核心能力
试题内容按照 《化学课程标准》五大内容主题分布如下:科学探究占20%,身边的化学物质占30%,物质构成奥秘占17%,物质的化学变化占23%,化学与社会发展占10%。从能力层次来看,事实性知识的记忆占20%,概念的理解占39%,规律的应用占31%,问题的解决(综合)占10%。
试题对初中化学的核心知识进行了较全面的考查,涉及到的核心知识主要有:空气、氧气、碳和碳的氧化物、水和常见的溶液、金属和金属化合物、常见的酸、碱、盐、化肥、有机物、构成物质的微粒、物质的元素组成和分类、化学式与化合价及其计算、物质的转化关系、化学方程式计算、化学与能源和资源利用及环境保护、化学与材料、化学与健康、实验室常用仪器与基本操作、常见气体的制备、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探究等。试题中涉及的重要物质有60余种,重要化学反应有近40个 (要求学生书写的化学方程式有10个),考查的知识内容达80多个,重点突出了知识与技能的考查。
在核心能力的考查上,重点突出了实验探究能力、计算能力以及知识网络构建能力等综合思维能力的考查。比较有代表性的试题是第25题,本题考查七种常见物质间的反应及转化关系,试题提供物质B是一种红色固体粉末以及框图中体现化合物F的四种不同化学性质,从试题设置难点分析,答题的突破口是一个高温条件下的反应以及酸的四个不同化学性质知识网络图。本题是一道半开放的推断题,存在两种情况的合理答案,能将初中元素化合物知识全部囊括进来。本题的关系设置突出最常见的物质关系,如果思考过于复杂,则容易走进死胡同,所以本题能较好的考察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联系实际,突出应用,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
“化学,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未来”是2011年“国际化学年的主题”。
第 5、7、10、11、14、16、18、27、28题等都是联系生产、生活、社会、环保实际的。试题从物质的性质和用途、食品安全、生命安全与健康、金属的利用、能源的开发与利用、节约用水、社会热点问题(如塑化剂、防辐射服用碘片等)、人文教育问题等多角度进行了考查。体现化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的理念。将化学知识放在生活和社会实践的新情境下去考查,结合当前社会的热点、焦点,引导学生用化学知识认识这些问题,感受化学的重要性,学会关注生活,关心社会,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并能分析和解决相关的问题。
导航课堂,合作探究,切实减负促高效
高效课堂的研究使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了全新的变化,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学生成为每一位教师最自然的教育教学行为,学生的积极参与、全面参与才是快乐教学的土壤,因此在命题中始终贯彻这一主题思想。整套试题没有出现偏、难、怪、繁的现象。
本卷整体难度 (通过率)控制在0.65左右,按易、中、难三类题比例约为6:3:1。及格率(即H等以上)期望值为70%。在设置每一道试题的过程中采取低起点、大台阶、小坡度的方式层层递进,让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参与进来,给学生在试题中提供展示的舞台。本卷第26题是具有代表性的一道题,该题取材于金属、碱、盐性质探究过程中点击率较高的物质硫酸铜。本题采取课堂上合作探究的情景,题目设置以硫酸铜化学性质展开,设计了三个不同能力层次的主题。第一层次通过硫酸铜的化学性质探究实验书写化学方程式,并为解答后续问题作知识与方法准备;第二层次要求学生根据复分解反应规律探究分析溶液的成分;第三层次思维发展方向是先正向思维将溶液中物质全部除去,再转换思维角度逆向思维分析将除去杂质时所用过量试剂除去。可见本题层次分明,难点分散,极具智力价值,能考察出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独特性,让学生在试题中能找到适合自己展示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