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小学生数学学习发展性评价的思考与探索
来源:中国名校发展网 作者:韦莉敏 编辑:江淼 时间:2011-12-31

3 .给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鼓励性评价

师生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对学生的成绩和不足进行客观描述,给与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在评价时,坚持以激励为主,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拥有自信。

1 )教学过程中的随机评价。我们非常注意把评价引入课堂,融入教学过程之中,对求知过程、思想方法、情感态度予以及时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做出的努力、取得的进步,通过师生互动,民主协商,给学生的发展以鼓励和有效的指导。

2 )学习各阶段中的形成性评价。在单元教学后的学期中,我们要对学生的发展状况进行形成性的评价。评价采用的是“定量 + 鼓励 + 评语”的形式。“双基”采用“优、良、达标、待达标”四个等级评定,对待达标的学生充许通过二次考查获得达标或更好的成绩。“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和“情感态度”则主要采用定性评价的方法,用鼓励性的语言,充分肯定学生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对学习有进步的学生给予星级鼓励,星级标准不搞一刀切,要把着眼点放在个体的发展进步上,让不同的学生都能体验成功、树立信心。

3 )学期结束时的总结性评价。期末结束时,我们对学生全学期的发展状况进行全面总结,公正客观地描述学生学习所取得的成就,引导学生明确努力方向,鼓励学生继续前进。评价的主体是学生自己、同伴、老师、家长,评价的过程则是一个交往互动的过程。

自评,学生自我小结,总结自己一学期来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并在小组互评会上宣读。

互评,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结合自评,对该同学进行互评。教育学生主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同伴,善于发现别人的闪光点。互评后,通过协商,在被评学生认可的情况下填入“期末总结表中”。

师评,在自评、互评的基础 上,用鼓励性的语言,客观、全面地描述学生的学习状况,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也要委婉地指出不足,使学生能够树立信心,明确努力的方向,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

家长评,家长在对孩子学习状况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对孩子做出肯定性的评价,提出希望。教师要通过家访等形式、沟通家、校的联系形成共识,使对学生的评价能够达到协同。

4 .回顾反思,制订改进计划

评价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改进来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假期里我们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项作业,即制订“新学期的打算”,要求学生全面回顾上学期的学习过程,结合评价内容,反思自己的成功与不足,并分析原因,在此基础上制订出发扬长处,改进学习方式的具体措施。

教师也要立足于本班学生的发展状况,认真反思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得与失,提出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的具体计划。

三、实施发展性评价所取得的初步成效

几年来的艰难探索,交织着成功与失败,悦与彷徨,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在不断学习与实践的过程中,在教育教学效果、教师专业成长、社会效益诸方面都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效。

1 .学生得到了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夯实了“双基”,学业成绩得到较大的提高。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增强。学习教学的兴趣浓厚,充满自信。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主体意识得到增强。

2 .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得到提高。教师在进行发展性评价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从理论中吸取营养;另一方面,从教与学的反馈信息中,分析自己的成功与不足,努力改进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教师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迈出了新的步伐。

3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益效。通过实施评价,沟通了家校联系,也促进了家长教育理念的转变,优化了育人环境。大部分家长对发展性学习评价的理念和方法表示认同,并积极支持。

 

 

[1] | [2] | [3] | [4] 共 4 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