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与家庭持续恶化的关系如何改善?家长的教子观念及方法能不能改变?各校已有的家长学校能否真正成为沟通学生、家长、学校的有效管道?一个接一个的问号在毛秀蓉的心头翻转。
然而,许多地区家长学校的现实是,大多数学校确实设有家长学校,家长学校之下也有写着校长、主任、家长代表名字的家长委员会,学校也挂着家长学校的牌子,只是有的挂在学校会议室门口,有的挂在学校体育馆大门外。至于家长学校究竟起什么作用、家长委员会的职责是什么、如何有效运转,大多数学校并没有从纸面走进现实。偶尔部分学校一学期举办一两次家长会,内容也只是向家长通报孩子的成绩及其表现。
2006年,毛秀蓉调到油甘埔小学担任校长的第一个月,一个孩子不遵守课堂纪律,处处与老师作对,严重扰乱课堂秩序,李老师忍无可忍之下打了孩子一巴掌,因而在教室内遭致家长带来的8条大汉一顿暴打。
这件事平息后,毛秀蓉决心“耕种”家长学校这块荒了很久的教育“自留地”。但是,怎么“耕种”,毛秀蓉一直没想好。
2007年春,凤岗镇科教办提出要加强小学阶段书法、象棋教学。然而,油甘埔小学两位美术老师都是油画专业,学校既没有书法教师,也没有象棋老师。一次偶然机会,学校向村委会说出了苦衷。
村委会随即在学生家长中帮助学校物色了一位擅长书法和3位喜好象棋的家长。每周四下午,4位“家长老师”走进学校课堂,义务教孩子们学习书法或象棋。“家长老师”的到来,不仅给孩子们带来快乐,而且当年年底在全镇小学生书法、象棋比赛中,没有任何基础的油甘埔小学学生代表队意外取得了好成绩。
这给了一直找不到家校合作结合点的毛秀蓉以启示。2007年春,油甘埔小学的家长义工队伍正式成立,37位家长自愿加入学校家长义工队,参与学校教育教学与管理工作。这也是有着35万人口、4万多学生的凤岗镇成立的第一支家长义工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