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新生开学,是各学校老师们最为繁忙的时候。2010年秋季开学第一天清晨,许杏兰等4名身着绿色工作服的家长义工自发分成两组,一组疏导学校周边交通,另一组巡视校园,排查安全隐患,忙得不亦乐乎。随后,其他的家长义工也不约而同地来到学校,引导新生报名,为新生家长们答疑解惑,让学校很快运转起来。
“当我们的孩子第一天进学校,看到家长都站在学校门口迎接他们,他能不努力学习吗?”家长义工龚桂琴说,“这几年,每到学校开学,我们家长义工首要工作就是协助学校搞好安全,帮老师查看学校纪律,以及保持学校卫生,车辆或其他的安全问题,需要我们的,我们都会自己去做。”
每周,油甘埔小学都有两次30至70分钟的大课间时间。这也是校园里最热闹、孩子们最盼望来到的时刻。每到这时候,家长义工们就在操场上和孩子们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开展拔河、踢毽子、赛跑、跳兔子舞等各种各样的阳光体育运动。
家长义工们的到来,打破了校园过去的沉寂。在孩子们眼中,校园不再是那个院墙高耸、每天早晚只开两次大门的校园,校园里不再只有老师、桌椅板凳和课本。学习之余,孩子们不仅能和家长义工同读一本书,同写一篇读书笔记,而且在学校举办的各种活动上,家长和子女同台诵读诗文,同台表演节目,同台领奖。每逢节假日,孩子们还能在家长义工们的组织下,参观科技馆,去工厂体验劳动过程,去班级的自留地里种菜,到野外学习做饭……
这些“大助教”在给孩子们送来笑声的同时,也借助校园义工这个平台相互“取暖”。许女士是油甘埔小学的一名家长义工,儿子小钟是个盲童,2003年9月,进入广州盲人学校读幼儿园。但是,由于许女士家境拮据,短暂入学后只能退学。得知这个消息后,家委会决定利用此前由家长义工们在学校捐资设立的“爱心基金”,资助小钟继续求学。可是,正当许女士满怀希望再次走进小钟从前就读过的那所学校时,因为小钟是外地户籍,不能接收!
于是,学校和家长义工们四处打听,最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小钟顺利进入东莞市特殊教育中心就学。
发生在家长义工和学校中间这些充满人情味的故事,一传十,十传百。学校家长义工的行动感动了常到学校指导学生活动的客家山歌协会会员们。2011年秋季开学,客家山歌协会全体会员申请自愿加入油甘埔小学家长义工队。如今,他们每周四都会来到学校,手把手地教山歌兴趣班的孩子们唱客家山歌。2012年,油甘埔村党总支部全体党员也加入了油甘埔小学的家长义工队,参与学校管理。
作为凤岗镇家长义工组织的最初实验者,毛秀蓉始终忘不了一位家长,而且每次提及这位家长,她总会在惊喜过后无意识地落泪。每年的秋季开学,由于学生毕业,学校家长义工队都会进行一次正常的“大换血”。可是,让毛秀蓉没想到的是,儿子已经以优异成绩从油甘埔小学顺利考入华侨中学的一位家长义工张运朝,一天清晨却又满脸笑容地走进了她的办公室。
“毛校长,我今天专程来,是想请求油甘埔小学让我继续留在这里做家长义工,虽然我的孩子上中学了,但我觉得做家长义工很有意义,也想借此对辛勤培育孩子的老师们表达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