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家长义工给学校带来了什么?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 编辑:江淼 时间:2013-10-14

  为了把家长由教育的幕后推向前台,更好发挥家长义工队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油甘埔小学设置了专门的办公室,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并制定了家长义工章程。家委会由24人组成,学校代表3人,其他成员都由家长自主推选产生。家长义工活动分为定期的和不定期的两种。义工队采取开放模式,每一位家长自愿加入学校家长义工队时,都会举行宣誓仪式,自愿而无偿地尽身体、经济、技能等能力为孩子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美好的成长空间。

  在实际运行上,为了方便组织和管理,家长义工队根据义工活动的内容特点,分为安全管理组、亲子活动组、亲子社会实践活动组、心理辅导组、帮扶问题孩子组、客家山歌组、书法组、摄影组、象棋组等10余个类别,各个小组根据学校工作实际和组员数量,在学校开展相应的义工活动。

  与过去许多学校名存实亡的家长学校不同,家委会还给家长义工队设计了一种能推动活动持续开展的动力机制。每学年,家委会根据家长义工参加学校服务记录的工作量,实行星级晋升制,星级制共分五级:义工每累计服务时间20小时,可晋升一级。参加服务时间较长、工作成效优良的家长,将被学校和家委会评为优秀义工,召开总结表彰会予以奖励。同时,每学期初,举行优秀家长义工经验交流会和新义工入会仪式,以优秀义工的事迹影响新义工。

  “有了家委会这个组织后,家长义工实现了两大转变:义工活动由最初的学校组织变为家长委员会自发组织,家长义工活动由最初被动地听从学校教师安排变为主动由家长义工们自己设计安排。”毛秀蓉说,“虽然在凤岗宣传教育文体局的学校花名册上,油甘埔小学只是其中一所学校,但实际上我们是一园两校——一所是教师面向孩子教育教学,另一所是几百名家长义工面向学校给孩子提供服务。两者就像是为孩子服务而并行运动的两个同心圆。”

  油甘埔小学家长义工的小范围实验,在凤岗镇乃至东莞市的学校中产生了震动。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加入实验,越来越多的家长与社会热心人士加入凤岗镇各中小学的家长义工行列。截至2012年底,凤岗镇中心小学、镇田小学、雁田小学、端风小学等所有公办学校和大多数民办学校都成立了家长义工队,家长义工超过1200人,仅500多名学生的油甘埔小学,家长义工就达到368人。
  2.小学校来了一群“大助教”

  学习之余,孩子们不仅能和家长义工同读一本书,同写一篇读书笔记,而且在学校举办的各种活动上,家长和子女同台表演节目,同台领奖,一起去工厂体验劳动过程,去班级的自留地里种菜,到野外学习做饭……

  按照油甘埔小学家长义工章程,家长义工的职能,只要是能帮助孩子成长的,家长义工在能力范围内都可以做,不局限于某一具体的时间、空间、形式、内容,重在参与。

  表面上,这些来自几百个家庭的家长,各有各的家庭,各有各的工作,根本无法有效组织起来。但是,当几百位家长义工被分成若干小组后,这个看似庞大的“家庭”在校园内却能自动运转起来:参加安全管理组的家长义工,平时在校门口引导、提醒孩子礼仪,维护秩序,对有特别需要的孩子进行护送;每到学校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时,客家山歌、书法、摄影、象棋等助教组的家长义工,便成了教师的帮手,参与主题教学活动的组织;帮扶问题孩子组的家长义工,则以一对一的方式通过家访、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陪伴问题孩子走出困境……。

  只要谈到家长义工队,毛秀蓉就会情不自禁地提到一连串学生家长的名字——张东胜、吴伙明、刘爱坚、李小茜、许杏兰、张碧梅、刘水兰、胡素蓉、罗佩、英籍华人赵厚荣、洋义工罗兰……。

[1] | [2] | [3] | [4] | [5] 共 5 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