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不能就地升高中,自强实验学校初三班的许多打工子弟学生或辍学或返乡,课堂里虚席过半■摄影/本报记者 陈柏
政策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有望在当地升学,《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中的这一规定引发社会热切关注,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们也纷纷就此建言献策。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进城农民工数量已超2亿,这2亿人的背后,有1400多万名随迁子女,他们的高中入学问题尤为复杂。目前,这些随迁子女初中毕业后往往只有三条路可循:留城念高中,但需交高昂的择校费;在城里读中职,也许从此与大学高等教育无缘;回老家念书,却要常年与父母分离。《纲要》的出台,能不能给这些随迁子女带来更多的人生选择,全社会都拭目以待。
两会前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征求意见稿中提出,要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这引起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和委员们的热切关注,一些代表、委员还专门就此提交议案、提案。同时记者获悉,这项调研已列入“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重点课题”并开始招标。按照进度,中标单位今年6月前后就会启动调研。
■解决问题需地方政府配合
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司长郑富芝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当地无论是参加中考还是高考,都是非常复杂的问题。因为我国区域之间教育资源分布很不均衡,如果升学率比较低的地区考生都到北京、上海去读高中,这些大城市也承受不了。要解决这个长期遗留下来的问题,需要政府多个部门、农民工流入和流出地协同合作,不是教育部一个部门能解决,也不是个别省市能单独解决的。《纲要》将这个问题摆上了议事日程,就需要先拿出一个办法来,再考虑启动试点。
■位列重点课题 今年启动研究
北师大教育管理学院院长、《纲要》起草小组成员褚宏启昨天告诉记者,“农民工子女流入地升学问题研究”在今年1月就已列入“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课题”,而且在10项国家重点招标课题中排第二,仅排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标准研究”后面,足以说明国家对这个问题的重视。
记者了解到,本年度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要求在1至3年完成,其中应用性研究应在1年内完成。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目前正在受理申报,申报截止时间是3月31日。通常4至5月结束对申报单位的审批,中标单位6月前后就会启动调研工作。
褚宏启院长表示,目前他还没听说国内哪个城市就此问题专门进行过试点。但他认为,如果要试点,应该选择那些城市化进程比较典型的城市,而不是北京、上海等城市化进程特殊的特大城市。以北京为例,现在北京已经处在郊区化、逆城市化过程中,外来人口包括北京的远郊人口在向近郊聚集,而不是城市中心区聚集,这样的状况是北京快速发展造成的,并不典型。“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当地升学”的试点还是应该在东西部各选择几个正处于城市化进程的典型城市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