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可持续性打问号
宁陕县财力不薄,但是,仔细分析该县的财政状况,其免费教育的可持续性问题,令人生疑。
马国贤表示,在免费制度问题上,国家根据财力的可能,采用“最低公平”的供给标准,如果地方政府提高免费标准(如“蛋奶工程”)和扩大范围(如扩大到高中阶段和学前教育阶段),则应按“谁出政策,谁出钱”的等价性原则,由各级地方政府根据财力状况自行决定,“宁陕县有可靠资金来源吗?”
作为贫困县,宁陕县的财力构成主要是三部分:按财政体制本级政府分得的财政收入,上级政府下拨的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上级政府下拨的专项转移支付资金。
其中,一般性转移支付主要采用固定项目额度方式,如体制补助,均衡性转移支付,调整工资转移支付,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等,2011年,该县预算以上固定项目分别为128万元、7915万元、3252万元、1297万元。专项转移支付包括义务教育各专项资金、农村卫生院建设和农村社会资金、农业、林业、水利专项、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专项等,2011年,该县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补助1296万元,汉丹江流域生态补偿转移支付3036万元。
上述提及的数项转移支付的款项就达到了1.7亿元,占宁陕县当年预算可用财力60%。
“但是,由于专项转移支付的钱必须专款专用,因此,理论上是不可能成为该县扩大教育支出的资金来源的。”马国贤分析,宁陕县支撑免费教育政策的资金,只能有三个来源:一是从农村义务教育转移支付中因近年来学生数减少而节省的资金;二是新增的财政收入;三是挪用其他专项的资金。“看来,该县扩大教育免费范围的资金,至少一部分来自第三种情况。”
马国贤认为,尽管我国的转移支付制度不尽合理,但应当明确的是,“挪用上级的专项资金是违反财政纪律的行为,应当查处,而不是肯定。”
[数据]
2010年宁陕可用财力4.8233亿元
本级财政收入 3075万元
税收返还收入 335万元
债券、上年结余等收入 3393万元
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收入 1.9859亿元
专项转移支付补助收入 2.157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