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陕西贫困县实行15年免费教育 据称地方不差钱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 编辑:江淼 时间:2011-11-11

         D 政府的1.37亿负债

        在“上级转移支付”支撑下,宁陕县的钱也并非多得没有地方花。

        根据2010年宁陕县财政局局长在县人大会议上的财政预决算报告,截至2010年底,该县县乡政府债务余额达到1.37亿元。

           在2008年的财政预决算报告中,宁陕县的历史欠债主要有四个方面:一,各项建设性工程严重超预算;二,举借世行贷款余额达3152万元;三,近年来大力改善农村公路通行能力,完成省政府下达的通村公路建设任务等,造成资金缺口大,仅交通系统就形成债务4180万元;四,农村义务教育和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债务依然占据较大比例。

        债务没有清理的原因是“没有建立统一的债务举债审批程序,各级各部门随意举债行为时有发生”。

        这些欠债如何还?宁陕县近三年的财政预决算报告并没有明确提出要解决问题,只是表示:“由于自身经济发展缓慢,地方财政收入总量小且增长乏力,也未建立偿债准备金,依靠自身力量难以化解,财政运行风险很大”。

        自身的债务指望上级财政解决,马国贤不认可这种方式,“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利滚利,越借越多。”

        由此,马国贤认为,宁陕县在有较大财政赤字且无力消化的情况下,扩大免费教育范围,其政府预算“违背了国家会计制度的谨慎性原则。”实际上,按照1994年我国改革的分税制财政体制,宁陕县政府预算只有在支出的安排上不超过可用财力,不出现财政赤字,支出方向符合政府职能和国家政策要求等,这样的预算才是合理的。

         在采访中,记者还得到了宁陕县财政局今年10月作出的一份统计表。该表统计了宁陕县教育支出占全县GDP、财政支出比重的情况。

        国际上一般以教育支出占GDP比重来衡量该国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我国正在努力的目标是4%,而在宁陕县,2008年此项比重已达到4%,2009年、2010年均已超过5%。不过,作为一个工业不发达、接受生态补偿的贫困县,2010年,宁陕县的GDP刚过10亿。

        马国贤认为,这样的统计没有意义,教育支出占GDP比重是用于衡量一国教育投入的指标,而不是考量地方的执行性指标。“按此计算,中西部地区农业县大多超过4%,有的甚至达到8%,这一数字既不足以说明该县重视教育,也不能说明该县的教育资源充裕。”

        在马国贤看来,宁陕县能成为一个免费教育的样本,显然是“偷换概念,人为地制造轰动效应”,“宁陕县的免费教育经验不具有典型性。不过,如果它作为一个案例讨论县级政府应如何理财,这是有价值的。”

 

[1] | [2] | [3] | [4] 共 4 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