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文理不分科意味着什么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作者: 编辑:江淼 时间:2013-12-09

  从分科的“减负”转回全科的“重负”,整个教育系统都需要调整适应

  当然,从1977年的高考文理不分科到后来的分科,再到高中教学的分科,学习负担似乎是减小了,所以过渡显得比较顺利。而现在提倡的从文理分科回到不分科,这一转变却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轻易完成的。何况从分科的“减负”状态转回全科的“重负”,受影响的绝不仅仅是高中阶段的具体问题,而是整个教育系统都需要调整适应的问题。对此,试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说明:

        文理不分科意味着什么

20131209080621.jpg

  首先,高中原先的分科选择,是基于高中前的教育质量普遍不理想,已埋下不分科不行的伏笔。所以,若要调整好不分科的状态,高中前教育的普遍质量保证应为第一重要的基础,必须进行整体的规划和改革推进,才会有理想的效果。其次,这次提出不分科的设想,是给予了改革时间表的,即从2017年至2020年逐渐调整过渡,使高中教育明确回归基础教育,但如果不考虑过渡时期的特点与策略,不能较好地平稳过渡,则改革和调整的目标难以实现。第三,高中文理不分科虽是教学问题,但与高考脱不开干系,如果新出台的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本身出现矛盾,则不分科的理想很可能功亏一篑。为此,相关的基础工作不仅要细化,还要加强教学与考试方面的沟通与配合。第四,要实现不分科的理想和努力,目的是垫实、提高我国人力资源和人才培养的基础,但现实是经过9—12年的前期学习,学生间的差异已经开始明显。如果简单地用不分科的要求机械地教学、评价,而不是注重方法、兴趣,让学生了解和初步把握各学科的精髓和特点,不分科的设想很可能变为对自主学习的限制,引发学生的心理抵触。要意识到,不分科并不意味高中生的兴趣、能力、潜力没有差异,会在许多方面表现出多元化的不均衡现象,需要教师加以引导、扶持和帮助,并可以通过讲座、小学期学习、兴趣小组等的探索,使一批学生在某些领域的学习进入到准专业或专业水平,并通过积极迁移带动其他知识水平的提升。第五,在高中的教学过程中,不分科并不意味着对所有的学科都加重负担,甚至可以考虑像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等学课,可以分A、B两等,供学生选择。特别在高三,还可以考虑有过渡形式:不分科、分科;文科为主考弱理科、理科为主考弱文科,特别在过渡阶段这样的尝试是很必要的。第六,近几年高校的自主招生是以专业对口、特长突出、具有专业发展潜力为重要特点和依据的,这样的引导和影响如何与高中不分科改革相匹配,是高校自主招生必须认真解决的问题。未来在高等教育层面的学习将越来越多元化,并具有便捷、随机、自主选择、自由建构等更大的空间,而在这种趋势中如何处理宽基础与专业化的关系,是全世界都在长期关注的问题,对相关的实践、实验更有期待。第七,测试高中学习水平的量化工具是高中会考,但在此前高中会考既不受重视、不为高校招生的参照,也有大量蒙混、放水的现象。这种现象若得不到真正的改善,制定出合理、科学、适当、可信的考试标准,对高中不分科的影响将非常直接。

[1] | [2] | [3] | [4] | [5] 共 5 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