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非一日之功
作为家长,面对文理分科,我很矛盾。从我自己的学习工作经验出发,我选择文理不分科,而从减轻孩子的学业负担出发,我希望文理继续分科。
我自己就是偏文科很严重的例子,小学时代,我是讲故事大王,学习语文得心应手,数学学习则从有了珠算课就开始犯糊涂,初中时代数理化下了很大功夫但收效甚微,高一进入文科班,轻松地告别了理化,大学上的中文系,从事新闻工作二十余年的时间里,其中最有心得的,竟是若干年从事党报股市版编辑工作。可以说,文理分科让偏科的我顺利进入大学,可工作实践中,则必须努力补足在逻辑思维上留下的短板才能够从容,我的经验是:形象思维发展到一定程度,一定要补足逻辑思维的短板,人文素养达到一定程度,自然就会寻求科学精神的支撑,因为,无规矩难成方圆。
在理智上,我确定无疑地认为,在高中阶段进行文理分科,使基础教育纳入升学教育的狭窄轨道,会对将来的深入学习和工作,造成知识结构上的缺陷。但由于日日夜夜感受着孩子在升学教育狭窄通道中的煎熬,我又赞成文理分科,毕竟这样做,可以减轻孩子的学业负担,在我看来,学习是一生的事情,知识结构的搭建,也是一生的事情,退一步讲,在基础教育阶段,孩子能养成一生学习的习惯就好,不要因为压力过大而影响到学习兴趣的养成,影响到身体的健康。
当然,理想的状况应该是在高中阶段文理并重,转变学生重理轻文或重文轻理的倾向,注意在各科教学中文理相通、文理渗透,无论学生喜爱或长于文科,还是喜爱或长于理科,都应该有机会接受基础教育的熏陶,具有扎实的文化科学知识,养成崇尚高尚的人文精神同时也崇尚科学精神的心灵。但这理想的状况需要一系列的变化才能够达成,要在制度层面上进行设计,需要改变的环节非一日之功可以达成。
其实目前社会各方面也认识到了提前进行文理分科实际上是急功近利的表现,是只顾眼前提高升学率,而不利于国民整体素质提高的权宜之举,我的建议是:如果考虑到国家民族未来的发展,应该在制度层面上尽早设计出台适宜国人在一生中持续学习、持续发展的方案,从根本上解决升学教育的压力。(家长 王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