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文理不分科意味着什么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作者: 编辑:江淼 时间:2013-12-09

  文理不分科需审慎而行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高中文理教学的分与否一直争执不休。从目前态势看,不分,似乎势在必行。但是,我们认为此举需审慎而行。原因有二:一是在决定不分文理之后,针对由此可能产生的弊端,一定要有相关的措施跟进;二是要尽早广泛征求意见,尽早出台一整套工作方案,诸如各学科的课程设置,相对完备而科学的高考方案的制定等等。因为,我们要考虑到,一旦不分文理,至少下列问题很可能会很快进入人们的视线:

  ——文理不分,或许会导致所谓“学困生”群体的结构性增长。因为,人的思维差异性(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是一种客观存在。在当下严峻的应试教育背景之下,让学生去学那些因自己思维能力受限的科目,势必会增加学生的精神负担和学习压力。

  ——文理不分,高考科目如何确定?一旦确定,考什么就教什么会不会仍有可能大行其道?一旦如此,跟进举措是什么?这种跟进举措的可操作性如何?这些问题解决不好,不分文理的初衷想必会大打折扣。

  ——文理不分,势必会打乱学校师资队伍的学科平衡,造成师资队伍因学科而形成的结构性短缺或冗余。故需未雨绸缪,让学校有一个师资队伍调整的缓冲期。

  凡属于国家层面的宏观政策的制定或调整,尤其需要“瞻前顾后”。既要考虑到宏观实施的可能性与可控性,又要考虑到微观实施的可操作性。要力求规避诸如交通法规中“禁止闯黄灯”之类尴尬现象的发生。

  之所以强调文理不分要审慎而行,原因还在于,分也好,不分也罢,其优劣长短至今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研究性成果或结论公诸于世并被世人所认可,常常是公说公理,婆说婆理。比如,长期以来的分科,给学生的当下和未来发展造成了怎样的弊端?而今后的不分,又可能会对学生当下和未来发展带来怎样的裨益?如果相关部门能够通过长时间的跟踪调查与研究得出科学的结论,甚至用数据说话,那就令人信服得多,工作开展也就顺利得多。否则,实行不分之后,人们或许还有理由担心,在不远的将来,会不会又发现不分的弊端重重,再重蹈“分”之覆辙?所谓“久合必分久分必合”,是否亦此之谓也?

  其实,冷静地想一想,分与不分之所以长期以来悬而未决,见仁见智,足可以证明此事一定是利弊并存。因此,当下最重要的是,一旦决定不分文理,那就要尽量使之利大于弊。若是利弊参半,甚至弊大于利,那还不如继续分而治之。 (北京一零一中学副校长  严寅贤)

[1] | [2] | [3] | [4] | [5] 共 5 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