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教育界人士谈现代"私塾":学生如何全面发展?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作者:刘华蓉 禹跃昆 编辑:江淼 时间:2011-11-01

  “私塾”现象引发对学校教育的反思 

  河北省教育厅副厅长杨勇:私塾的再现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家长对目前的教育现状不满,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日渐富裕,一些家长自己在家里带孩子或请人教育孩子,这是对现代学校教育的补充。学校教育也要与时俱进,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适应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 

  劳凯声:目前,追随“私塾”教育的家长是一个文化程度较高的群体,他们的诉求不是不要教育,而是要更好的、适合他们孩子的教育。对他们而言,选择“私塾”教育实际是对现行教育体系的不满。现在的教育体系以应试教育为基本特征,就是用一个标准、一种办学模式进行教育,导致的结果则是教育的均质化。因此我认为现代“私塾”是一些人的尝试,试图打破现在的以统一性为基础的教育模式。 

  翟博:当前,越来越多的年轻家长想摆脱“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社会思潮心理,积极寻求给孩子快乐、健康成长的环境。对此,校长、教师、教育部门要认真思考、转变观念,加大学校教育的整体改革力度,真正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要求,以满足社会和家长对教育的期待,办好人民社会满意的教育。 

  戴铜:作为校长和学校管理者,要花大力气改进学校工作,要深刻反思: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保证每一个适龄儿童少年免费接受小学和初中教育,为什么还会有部分家长宁愿付出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不惜像赌博一样,为孩子选择现代“私塾”?学校要从现代“私塾”的教育中获得启发,充分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立德树人的作用,充分认识国学经典教育的功能,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不断丰富学生传统文化的积淀。在满足学生多元发展的个性需求上要下功夫;在对家长进行指导上要下功夫,把每一个学校的小生态建设好,进而影响教育的大生态。 

  汪明:今天的学校教育中存在的大班额现象,难以顾及学生的不同特点与需求,难以做到因材施教,也难以实现个性培养目标,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今天的学校教育在弘扬传统文化、文明礼仪养成等方面确实存在一定缺失。如何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身心发展规律,把国学教育引入校园、引进课堂,把国学教育与学校的德育工作有机结合,把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养成,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今后课程改革、德育实践活动中需要切实予以关注的问题。  

 

[1] | [2] | [3] | [4] | [5] 共 5 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