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靠啥给学生智慧人生:一位农村教师的阅读推广路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 编辑:王菲 时间:2010-07-15

       我要改变现状,可如何改变呢?我想到了阅读。当时,薛瑞平的《心平气和的一年级》一书已经相当畅销,学校也买了一本,但因为争相阅读的人较多,还没有轮到我仔细阅读。我对薛老师主张的“高品位的阅读”一知半解,对她发动家长带领孩子们背儿歌、读课外书的举动不以为然。现在想来,我是不懂她的思想,只武断地以为她的方法——向家长“借力”不能为我所用。尽管如此,我还是满怀激情地开始鼓动孩子们买书、读书。

        最初的阅读定位依然很单纯,那就是尽快巩固拼音,在自主阅读中多拼读,天长日久,混个脸熟,熟能生巧,顺利掌握这一识字工具。在我的积极倡导下,孩子们纷纷购买了拼音版的《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伊索寓言》等读物。

       午间,教室里出现了这样的场面,每个孩子捧着一本课外书,津津有味地读着,叽里呱啦好不热闹。我看着如此的景象,听着美妙的“天籁之音”,盼望着有朝一日,孩子们能顺利度过拼音关,轻轻松松、快快乐乐地阅读。

       孩子的拼读并不顺畅,虽然个别孩子读书的热情高涨,但大多数孩子仍在迷茫中左顾右盼。我们的儿歌诵读是从《小种子》开始的。在我声情并茂的范读之后,孩子们的眼睛亮起来了,他们用热切的眼神凝望着我。我领读了两遍,觉得太枯燥,便让孩子们试着表演。顷刻间,教室里安静下来。“小种子睡着了。春天来了,‘嘀哒嘀哒’,小雨点不停地下着,吵醒了熟睡中的小种子,小种子伸出脚,探出脑袋,长出戴帽子的嫩芽儿。雨停了,嫩芽儿摘掉帽子。春风轻轻地吹着,小种子换上了碧绿的新衣。”在我的旁白中,“小种子们”快乐地发芽了,长大了……孩子们陶醉其中,脸上的笑容那么灿烂。我似乎找到了引领孩子倘佯曼妙的语言世界的突破口,那就是儿歌诵读。

[1] | [2] | [3] | [4] | [5] | [6] | [7] | [8] 共 8 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