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四:不断学习的校长
校长陈家伟,走路腰板笔直。外出时,总背着一个方方正正的黑色双肩包。问学校老师,校长包里放的是电脑吧,老师说,“里面都是书,只要一有空,比如坐地铁、等用餐,无论周围环境多吵,他都习惯拿本书看,每一分钟都不想浪费。”
周六上午将军澳校区多元智能测试巡查完,陈校长背着大书包急着赶路,一问才知,他是赶到香港理工大学去读书,目前正在那里读国学。
这位香港小学校长的办公室很小,十来个平方米。学校有些老师的办公室比校长的大很多。校长室摆设简单,最多的就是字画还有书,一套《抱朴子》,是他去年11月在杭州抱朴道院得来。陈校长对国学相当痴迷,崇拜孔子,办公桌一角供着一尊孔子像。
陈校长喜欢写文章,喜欢手写,写作很快。问他为什么不用电脑写,他说用笔写很享受。他写了不少教育类的书,闲暇时会到香港不少电视台讲课或主持教育类节目。
陈校长有一儿一女,太太曾是一位老师,孩子出生后,当了全职妈妈。
校长说,“我的家只有500平方尺,也就50平方米左右吧,住住够了,我很满足。炒股票,我不感兴趣,那很扰乱心情。做老师,内心还是要清静些,想法很多的人不太适合这个行业。”
一位赶着出差的家长不忘参加孩子的早会
印象五:强大的家教会
香港的中小学一般都设有“家教会”,这是家长和教师的联合团体。这个组织实力强大,可以确定学校方方面面的事情。比如学生伙食选择哪个供应商、校车由谁负责接送,都由“家教会”表决决定。
郑陈凤玲,优才书院小学部家教会主席,她说学校家教会分很多小组,每位家长委员代表各有分工,有活动小组、午餐小组、校车小组、宗教小组、摄影小组等。
郑陈凤玲说,“家长对孩子的学校用餐都很关心,家教会如果确定某午餐供应商,先要由家长代表吃一下供应商制作的午餐,家长满意,供应商才能向学校提供服务。校车招标也是家长全程参与,家长代表负责看标书,提建议,最终投票决定。”
家教会活动组主任张永丰说,学校很多活动都是家长组织的,比如排球比赛、唱歌比赛。很多家长都是学校的义工,定时会到学校上课,讲故事。
采访中,在学校图书馆看到一位妈妈利用闲暇给一群孩子讲绘本故事,这位妈妈曾是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