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早会,校长向全体学生介绍浙江的《都市快报》。
印象六:香港人率性直接
香港人表达比较直接,行事态度也很率性。
采访中,出于职业习惯,问他们介意见报内容,学校相关负责人回答很干脆,“不用,好的,坏的,你都可以写,我们不介意。”
周一,参加学校晨会。陈校长跟学生们做完早操,开始讲话:“这几天我们学校来了一位邹小姐,她是杭州来的记者,这家报纸叫《都市快报》,不是香港的《都市日报》。去年11月,我去过杭州,这是一个很美的地方,我们欢迎邹小姐跟我们讲讲杭州有哪些好玩的好吃的,大家也可以问问她,这次到香港花了多少钱?”
当时我正在台下忙着拍照,校长这个邀请,之前没有打过任何招呼——这就是他们的行事习惯。在台上,我跟学生讲了杭州美丽的秋季,满城的桂香,说了西湖,西溪湿地,说了东坡肉、猫耳朵,还说了自己去年刚生了宝宝,是一位新晋级的妈妈,所以这次采访不仅仅是一项工作,也是给自己育儿积累经验。说到最后这个身份时,台下有很多人发出“哦”的一声。
后来才知道,“哦”的是一群家长,学校的每天晨会,家长都可以参加,不需要跟学校预约。家长的参与热情很高。现场有位爸爸拉着行李箱站在人群中,早会结束匆忙离开。
这位爸爸说,“我赶着出差,但是儿子早会我一定要参加,这是我了解学校、了解儿子的一个通道。”
这是学校的德育主打目标
印象七:做最好的自己
陈校长说,培养超常学生,只是成绩好、学习能力强,远远不够。学生品行、活动能力等各方面素养更为关键,品德教育是所有教育的根,没有它,一切都是空的。“做最好的自己”,这是学校这几年一直在倡导的。
主持小学段德育工作的戴咏贤老师说,学校里有领袖生训练,做领袖生先要懂得如何服务他人,要有责任意识。课间乒乓球练习场地的秩序维持,午餐管理等都由学校领袖生负责。
“会感恩,懂得欣赏他人,这是有竞争力的人才该具备的素养,我们每周都会让学生写写,欣赏或感激身边哪位学生、哪件事,老师还会在全校广播中朗读。”
学校鼓励学生到校外参加各种比赛。采访期间,学校里很多学生正陆续参加全港普通话朗诵节,某些比赛发挥失常的学生,校长特地邀请他们到学校舞台上,重新表演,给予鼓励。
印象八:老师普遍反映压力不大
在学校采访了很多老师,有一个印象比较深刻——很多老师都说,在这所学校教书,压力不大,工作不算辛苦。
科学老师谭焯莹说,“以前任教其他学校,到优才后,感觉轻松很多,老师一般四点多就可下班,学校很少会占用老师休息时间,行政会议少,各种各样的考核也很少。对我自己来说,空余时间多了,我更想把每一堂课准备得更精细。”
这所学校有多种减少教师压力的措施,比如增加教师人数,老师增加10%,老师总课时减少10%,学校聘用见习老师及教学助理,有很多老师都配有秘书。
校长说:“如果老师压力沉重,怎么有人生乐趣,怎么可能用心教学?”